什么是“过度萃取”与“萃取不足”?

什么是过度萃取萃取不足


一、咖啡萃取的基本原理

咖啡萃取是指热水与咖啡粉接触后,将可溶性物质溶解并带入最终成品的过程。理想的萃取能够平衡酸、甜、苦三种风味,使咖啡口感丰富且和谐。然而,萃取过程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,导致 过度萃取(Over-extraction萃取不足(Under-extraction,从而影响咖啡的最终风味。

萃取的关键在于控制咖啡粉的研磨度、水温、萃取时间和冲煮手法。正确的参数组合能使咖啡风味层次分明,而不合理的参数则可能破坏风味的平衡,导致苦涩或酸涩等不良口感。


二、影响咖啡萃取的关键因素

1. 研磨度

研磨度决定了咖啡粉与水的接触面积。研磨过细 会增加水流阻力,使萃取时间过长,可能导致过度萃取;研磨过粗 则会让水流过快,减少溶解物质的提取,造成萃取不足。

2. 水温

水温通常保持在 90-96°C 之间。如果 水温过高,会加快溶解速率,导致过度萃取,使咖啡过于苦涩;如果 水温过低,则萃取不充分,导致风味单薄、酸涩感强。

3. 萃取时间

萃取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咖啡的风味。时间过长 可能会萃取出过多苦涩成分,而时间过短 则可能无法充分提取甜感和醇厚度,导致萃取不足。

4. 水粉比例

一般建议的咖啡粉与水的比例在 1:15 1:18 之间。粉量过多或水量过少 会增加浓度,使苦涩感增强,可能导致过度萃取;粉量过少或水量过多 则会降低萃取浓度,导致口感寡淡、无层次。


三、什么是过度萃取

1. 过度萃取的定义

当咖啡中的可溶性物质被提取过多时,尤其是 单宁酸和其他苦味成分,就会出现过度萃取的现象。这通常会让咖啡失去应有的平衡感,变得 苦涩、焦糊、干涩

2. 过度萃取的风味特征

极端苦涩:萃取过多的苦味物质,使口感尖锐不适。

焦糊味:过度萃取会释放不愉悦的焦味或炭烧味。

干涩感:咖啡在口腔中留下不舒服的涩感,类似于过度泡茶后的涩味。

3. 造成过度萃取的原因

研磨度过细,使水流受阻,增加了萃取时间。

水温过高(>96°C),加速苦味物质的释放。

萃取时间过长,导致不必要的成分进入咖啡液中。

粉水比例失衡,粉量过多或水量过少,导致过度浓缩。


四、什么是萃取不足

1. 萃取不足的定义

当咖啡中的可溶性物质未被充分提取时,就会出现萃取不足的情况。这通常会导致咖啡 味道单薄、酸涩、缺乏层次,无法展现完整的风味。

2. 萃取不足的风味特征

过酸:未能提取出足够的甜味与醇厚度,酸感过于突出。

草青味:咖啡可能带有生涩、生豆或青草的味道。

水感强:口感淡薄,没有饱满度,缺乏深度和回甘。

3. 造成萃取不足的原因

研磨度过粗,使水流过快,减少了萃取时间。

水温过低(<90°C),无法充分溶解咖啡中的风味物质。

萃取时间过短,导致味道未完全释放。

粉水比例不当,粉量过少或水量过多,使得咖啡变得稀薄。


五、如何避免过度萃取与萃取不足

1. 调整研磨度

如果咖啡过苦(过度萃取) → 试着调整为稍粗的研磨。

如果咖啡过酸(萃取不足) → 试着调整为稍细的研磨。

2. 控制水温

使用90-96°C的热水 进行冲煮,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萃取效果。

3. 适当延长或缩短萃取时间

咖啡过度萃取 → 缩短冲煮时间,如减少手冲注水速度或减少法压壶浸泡时间。

咖啡萃取不足 → 适当延长冲煮时间,使咖啡风味更均衡。

4. 调整水粉比例

如果咖啡过浓或过苦 → 增加水量或减少咖啡粉量。

如果咖啡过淡或无味 → 增加咖啡粉量或减少水量。


六、总结

咖啡的萃取是一个精确的过程,过度萃取 会使咖啡苦涩、焦糊,而 萃取不足 则会让咖啡过酸、寡淡。影响萃取的因素包括 研磨度、水温、萃取时间和水粉比例,调整这些参数可以优化风味。掌握正确的冲煮技巧,可以更好地控制萃取,确保咖啡的酸、甜、苦达到平衡,带来更完美的风味体验。
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