咖啡豆的分类

咖啡豆的分类

咖啡豆的分类并非只有单一的标准,而是可以从物种产地加工方法烘焙程度等多个角度来区分。以下将对常见的咖啡豆分类方式进行简要说明,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选购咖啡豆。

一、按照咖啡树物种分类

1. 阿拉比卡(Arabica

产量:约占全球咖啡产量的 60-70%

特点

• 生长在高海拔地区(600~2000米),对气候较为挑剔

• 风味复杂细腻,酸度明亮,香气丰富

• 咖啡因含量相对较低(约 1.0%~1.5%)

代表产地:埃塞俄比亚、哥伦比亚、巴西、肯尼亚、哥斯达黎加、耶加雪菲、蓝山等

2. 罗布斯塔(Robusta

产量:约占全球咖啡产量的 30-40%

特点

• 适应力强,对海拔、气温要求较低,能在低海拔、高温多湿环境生长

• 口感更苦涩,香气相对单薄,咖啡因含量较高(约 2.0%~2.7%)

• 多用于速溶咖啡或与阿拉比卡拼配,增强咖啡醇厚度和“油脂”层

代表产地:越南、印度尼西亚、乌干达等

3. 其他物种(LibericaExcelsa 等)

产量极小,知名度不高

风味:通常较为小众,或带有特殊香气,多存在于特定地区的小规模种植;有些用于当地市场或作拼配之用。

二、按照产地与产区分类

1. 单一产地豆(Single Origin

• 指来自某一个国家或更精确的产区,甚至是某一座庄园的咖啡豆。

风味特色:常能体现该地区的独特土壤、气候、海拔以及品种特点,例如:

• 埃塞俄比亚耶加雪菲:花香、柑橘调

• 肯尼亚:果香酸度高,风味明亮

• 哥伦比亚:焦糖甜感明显,平衡度好

• 印尼苏门答腊(曼特宁):醇厚度高,带有泥土或香料风味

2. 拼配豆(Blend

• 由多种产地或品种咖啡豆拼配而成,目的是获取更稳定或多层次的风味。

常见用途:意式浓缩咖啡、商业咖啡品牌常使用拼配,以保证口味一致性、增加醇厚度。

特点:在拼配中,可能会同时包含阿拉比卡豆与罗布斯塔豆,以达到理想的口感平衡与成本控制。

三、按照加工处理法分类

在咖啡樱桃采摘后,需要进行去果皮、脱壳、干燥等处理,不同处理法会直接影响豆子的风味与香气。

1. 水洗处理(Washed

• 将咖啡樱桃果皮、果胶去除后,使用水槽或机械搅动等方式清洗,最后再进行干燥。

风味:通常更干净、酸质明亮,突出花香、果香。

2. 日晒处理(Natural / Dry

• 保留咖啡樱桃的外果皮和果肉,在阳光下摊晒干燥后再脱壳。

风味:通常更甜润、果味浓郁,有时会带发酵或酒香调,酸度相对柔和。

3. 蜜处理(Honey / Pulped Natural

• 去除果皮后,部分果胶依然附着在豆子上,经过日晒或机械干燥。按果胶保留量不同,可分为白蜜、黄蜜、红蜜、黑蜜等。

风味:酸甜适中,既保留了水洗的干净度,又有日晒处理的甜感与香气。

4. 其他处理(厌氧发酵、碳酸浸渍等)

• 近年来,为了追求独特风味,一些庄园采用更复杂的发酵或处理工艺。

风味:多样性更强,可能带有酒香、热带水果、花香等丰富层次,但对烘焙与冲煮都有更高要求。

四、按照烘焙程度分类

咖啡烘焙程度直接影响风味表现:

1. 浅度烘焙(Light Roast / Cinnamon Roast

• 保留更多原产地风味,酸质明亮,果香或花香突出。

• 适合手冲、冰滴等方式,品味咖啡豆的细腻层次。

2. 中度烘焙(Medium Roast / City Roast

• 在保留产地风味的同时,带有适度焦糖甜感与香气,酸苦平衡度较好。

• 常见于精品咖啡馆,用于多种冲煮方式。

3. 中深度烘焙(Medium-Dark Roast / Full City Roast

• 酸度略低,焦糖化与苦味开始增多,香气醇厚。

• 适合意式浓缩或奶基咖啡(拿铁、卡布奇诺等)。

4. 深度烘焙(Dark Roast / French Roast / Italian Roast

• 苦味突出,酸度几乎消失,具有浓郁的烘焙风味甚至焦糖或烟熏调。

• 多用于意式咖啡、商用拼配、或喜欢浓烈口感的人群。

五、按照品质等级(SCA / 产地分级等)

1. SCA(美国精品咖啡协会)评分

• 对咖啡豆从香气、风味、酸度、回甘、均衡等多维度打分,80 分以上可被称为“精品咖啡(Specialty Coffee)”。

• 90 分以上则非常稀有,往往售价昂贵,具备极高的收藏与品鉴价值。

2. 各产地内部分级

• 不同国家或产地有各自的分级制度(如哥伦比亚 Supremo、肯尼亚 AA、巴西 NY2 等),主要根据豆粒大小、瑕疵率、海拔等参数来评定质量等级。

• 虽然分级标准不尽相同,但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咖啡豆的品质与风味稳定性。

六、总结与选购建议

1. 从物种与产地出发

• 喜欢香气与层次丰富,可选择阿拉比卡;偏好苦味、更强劲提神效果,可尝试罗布斯塔或拼配。

• 钟情于某种风味或风格,可重点关注单一产区豆(如非洲豆的果香、南美豆的平衡醇厚、印尼豆的厚重口感等)。

2. 关注处理法

• 喜欢干净、明亮的酸感就选水洗;

• 想要甜度和果香,可尝试日晒或蜜处理;

• 热衷探索新奇风味,可关注创新发酵处理。

3. 选择合适烘焙度

• 浅烘强调产地特色和酸度;

• 中烘口感均衡;

• 深烘适合苦味爱好者或搭配奶类饮品。

4. 结合冲煮方式

• 手冲、法压壶、滴滤更能展现豆子的细腻风味,适合中浅烘焙;

• 意式浓缩、奶基咖啡通常更适合中深至深烘焙。

5. 尝试多元品类,积累品鉴经验

• 每一种分类方式都在不同层面影响咖啡豆的特性。多做对比、记录与分享,可以不断深化对咖啡风味的感受与理解。

通过了解咖啡豆在物种、产地、处理、烘焙、品质等多方面的分类,您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选购并尝试各种风味,找到最契合自己口味的那杯咖啡。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资深玩家,都能在这一过程里收获探索的乐趣与对咖啡文化的深层次体会。

Leave a Reply